醫療洗滌產業近幾年承受了過山車式的劇烈顛簸。與其說我們正處于一個百年變局的交匯點,不如說我們可能已經陷入了一個較長的全球經濟周期的低谷中。這對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環境中沒經歷過真正危機的洗滌企業來說,一時難以適應。1997年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對國內沖擊并不明顯,但這次與以往不同,它是由持續反復的Yi情、已經發生和可能還要發生的戰 爭、東西方從融合到分化、全球產業鏈危機及市場重組、資源成本上升和市場預期下降等重多因素引發,可能短時間內難以消除。洗滌企業正面臨一次真正的大考。
幸運的是,醫療洗滌服務是與傳染性疾病Yi情防控有關的特定產業,比起已經腰斬的酒洗、干洗服務行業要好很多,甚至還出現了不少的新需求和新變化。2003年的非典Yi情暴露了我國在公共衛生等領域的諸多問題,也促進了醫療體系的一次變革和重塑。2019年底的傳染性疾病Yi情再次對自大的人類提出了靈魂拷問:現在的醫療防治和應急體系以及行政性治理和技術應對能力,還能有效應付這類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危機嗎?至少現在處境都很狼狽。是不是應該再做一些徹底的改變?本文從醫療洗消從業者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觀察和思考,共同探討行業未來的發展之路。
■ 醫療洗消服務領域的新變化
醫療紡織品或者手術器械的洗消服務對醫療機構來說不是主旨業務,而是醫院的一個成本中心。按照正常的發展時序,它應該像國外一樣逐步采用第三方專業化服務的主流方式。但當前傳染性疾病Yi情的反復爆發,正改變著整個服務供應鏈賴以生存的醫療機構本身的迫切需求。感控為首這幾年醫用紡織品洗滌標準的宣貫作用明顯,再加上區域服務規模效應等因素的影響,國內一、二線城市的中大型醫紡洗滌工廠幾乎都建設的相對規范,在Yi情當中保持了原有第三方服務的模式,業務影響不大。但是數量更大的三、四線醫療機構卻在短時間內密集招標了數量不少的院內洗衣房或消毒供應中心自建項目,有些采購金額還不低,甚至配置洗衣龍系統。這與當前Yi情導致的醫療機構普遍營收大幅下降,運營負擔不斷加重,自身費用緊張互相矛盾。究其原因,可能主要還是這些地區的外部專業化服務建設和管理水平太低,根本無法滿足當前的醫療防疫及感控要求,臨時改造又來不及或不放心,逼得醫院只能自己來硬扛。
院內建設運營都會比第三方服務的成本更高,影響醫院集中資源開展核 心診療業務,這種需求與現實的落差和變化將會產生資源的浪費。如果全國近三千個地縣級城市和部分省市級城市都按照這種趨勢來進行院內新建或升級,外包專業化服務模式將會出現較大的萎縮,不利于行業整體效率的提高。為什么至今我們還不能做到讓醫院或患者放心?這是整個行業都應該面對的問題。這些年大量的醫療洗滌企業在擴張廠房購置設備,一味地追求效率或效益,管理流程依舊粗放,有些連最基本的WS/T508醫紡洗消標準要求都做不到,更別說向更高要求的WS310消毒供應標準和流程看齊。很多人都知道醫療洗消領域的安全風險更高,但很少有人真正認識到在這個領域感控安全才是首要位置,國家對醫院的管理者及評級實施的是感控事件一票否決制。企業效益可以有高有底,但一個感 染事件可能就會讓一切歸零,存在巨大風險。要徹底改變這一點,不僅需要國家或行業學習國際先進做法,建立一套嚴格的管理標準和監管體系,還需要企業本身具有更高的安全意識和嚴謹的管理流程。近期發生在上海的一個案例可以間接說明這一點。上海有幾家大型醫療洗滌工廠,其中兩家因種種原因,在2022年初Yi情爆發期間出現了局部感 染停業事件。另外一家工廠在建設時就規劃設計了單獨的感 染處理區,有封閉的物流、人員管控區域和措施,加之具有一支較高水平的職業化管理團隊,制定了嚴格的隔離洗消處理流程,不僅沒有影響正常的業務開展,還臨時外接了風險更高的上海方艙醫院的復用紡織品洗消業務。偶然之中都有必然。
這次傳染性疾病Yi情就是一個試金石,不僅探出了醫療洗滌行業的底子,也在慢慢撼動著以資源合理分配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服務產業鏈。這種變化迫切要求醫洗從業者要重新進行思想認識,反思目前的運營管理體系。沒有感控安全就不會有企業效益,還會傷及社會。洗消一體化融合雖然紡織品洗滌和手術消毒供應中心與醫院的供應渠道和服務模式都相近,但一直是平行的兩個行業,很少有交集。2018年6月衛健委的國衛醫發〔2018〕11號《關于印發醫療消毒供應中心等三類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的下發,對兩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影響深遠的震撼彈,極大地促進了洗消一體化的融合發展。醫療洗滌行業中的“洗滌”也逐漸改成了“洗消”。至2022年初,全國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已有70余家,其中有近20家是兼顧了硬器械、軟器械和醫用紡織品洗消的二位一體或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模式。由于具有更好的防護性,新型手術功能型紡織品(軟器械)在歐美早就替代了普通棉質手術品。2016年底筆者曾專程考察過德國的醫療洗消市場,了解到歐洲的手術有一半采用的是復用功能性材料,另一半是一次性材料,且都按照醫療器械的標準來管控。歐美手術敷料也是從棉紡織品逐步發展而來,所以大多數新型材料的處理還是在洗滌工廠進行。洗滌、烘干在常規洗衣廠環境中處理,但后端的檢查、打包、滅菌環節是在洗衣廠內按照消毒供應中心標準(德國4級)建設的單獨封閉區域中依照醫療器械標準來處理的。由于我們起步較晚且一直在學習,我國軟器械應用直接跳過了國外的演變過程,“11號文”實際上是一個一步到位的要求,將軟器械與普通醫用紡織品處理機構和要求都進行了區別,即軟器械必須在單獨的消毒供應中心進行全流程的處理,并取得執業許可證。從長遠來看,軟器械更可能成為一個媒介,引發洗消行業融合發展的重大變局。
一方面,這種新型功能性材料的使用將導致整個手術紡織品產業鏈重塑。雖然當前由于成本、使用習慣等原因,普及推進不算快,但上述提到的“感控第一”的原則隨時會發生作用。在當前一些大型醫療機構,如華西醫院、西南醫科大、天津腫瘤醫院、河北醫科大等已經全面鋪開使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應用經驗后,或者在可能像一次性手術材料一樣被納入醫保目錄之后,誰能鐵定國家衛生部門不會像歐美國家一樣,再繼續落下分階段強制推行的第二個“靴子”。另一方面,手術敷料洗滌量占到醫洗工廠的三至四成。如果當地的醫院開始采用軟器械材料,這部分業務可能就會轉移到有資質的消毒供應中心。這就意味著洗衣廠三分之一以上的業務流失,會對持續經營帶來沖擊。以目前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條件,普通的醫洗工廠往往很難單獨建設和運營消毒供應中心,而有資質的消毒供應中心要向醫紡洗滌領域進行業務延伸就相對輕松,也會間接地帶動行業向更高水平的融合發展。這是所有醫洗服務企業都將面臨的問題,變局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因此,資源整合,尋求某種形式的合作可能是規避風險的主要對策。目前國家一系列明確的政策正在促進醫療領域的“放管服”變革,鼓勵醫療機構除診療主核以外的業務依靠社會化服務。軟器械洗消可以彌補消毒供應行業與紡織品洗滌行業的跨界鴻溝,促進區域洗消服務體量的集中和放大,使得三位一體的第三方的洗消服務成了一個重新構建區域醫療后勤服務的重資產平臺,并以此渠道嫁接更多的醫療后勤服務。從當前的行業相關信息來看,這一領域的確正在不斷地吸引著具有一定醫療資源的投資者參與進來跨界發展,甚至部分已經實現了跨區域的連鎖發展。
我們在“做大”這件事情上從來都不缺商業模式的創新,只不過要真正實現為醫院提供符合標準且不增加額外成本的增值服務,不是僅僅依靠把項目建設得高大上就能解決的。
■ 對醫療洗消變化的一些思考
本輪Yi情是一個催化劑。它提醒我們注意改善很多本該做到但當前還沒有做到的事情。如果能以此催生出某些變革措施更快地落地,也算不幸中的一件幸事。亟待提高醫療洗滌的監管門檻由于涉及到公共衛生安全,醫療洗消不應該與普通酒洗一樣,僅僅是自由市場的競爭,還應該有更嚴格的強制規范約束。歐美國家已經認識到醫院布草在洗滌、運輸、存放、使用等方面對防止交叉感 染的重要性,并以法律的形式制定了相應的標準。2002年歐洲在全球率先制定了這方面的洗滌標準,即EN14065《紡織品經洗滌處理的紡織品-生物污染控制體系》標準,對防止醫療行業的紡織品洗滌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做出了強制性要求。這是目前全球在醫用織物洗滌消毒管理方面頗具影響力的專業標準,在英國、德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強制執行。更為重要的是,歐美國家在圍繞這些強制標準和規范的基礎上,都建立了各自的認證和監管體系。比如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對醫用織物外包洗滌實施RAL質量認證標志,即RAL-GZ992/2(醫療用紡織品護理質量認證)標準。美國也有單獨的醫療衛生洗滌鑒定資格委員會(HLAC),HLAC雖是自愿認證,但卻是醫洗的最洼門檻。
雖然2016年頒發了WS/T508《醫用紡織品洗滌消毒技術規范》,但它畢竟是一個推薦性標準,沒有相應的認證體系,也沒有指定的監督執法部門進行管理,往往是在醫院外包洗滌服務招標文件中作為雙方的約定來執行。這難免會在更大的社會面上形成漏洞,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行業中不規范操作與運營還隨處可見,所以,在醫療洗消領域盡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強制性標準和監管體系勢在必行。據信,上海市衛健委已經對此引起了重視,并于最近組織起草了一份DB31/T397-2021《醫源性織物清洗消毒衛生要求》修訂版地方性標準,指定由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監控和管理。這算是一次嘗試和進步,但對全行業來說,還遠遠不夠。“平疫結合”的洗消服務新模式由于有明確的標準和規范,有取證和認證的強制要求,三位一體的區域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水平會明顯地高于普通醫洗工廠,對標了國際先進水平。這就給我們提出來一個新課題:能否把區域消毒供應中心與當地的衛生應急保障處置中心功能相結合,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融合,避免重復建設的浪費。這一輪傳染性疾病Yi情不斷演變,已深刻影響著各個行業。我們當前的“清零”防疫政策也必然導致在醫療機構、隔離酒店、隔離方艙中大量使用一次性和復用紡織品,這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常態化的防疫不能伴隨常態化更多的消耗,如何安全地節約這部分資源就成了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和洗消行業應該研究的課題。2021年4月,筆者單位配合政府在廣州增城區建立了國內首開專業化的隔離場所紡織品洗消中心。項目由當地衛健委指定專人負責監控,至今安全運轉。隨后,在深圳、成都等城市建立的大型集中隔離機構,也紛紛建設了相應的復用紡織品洗滌中心。這說明通過有效地管控也可以達到對大量涉疫紡織品的復用處理。雖然筆者并不是感控專家,但在幫助醫院進行洗衣房規劃設計時,都是把感控放在第一位,并強烈推薦把感 染處置區面積適當地放大,設置單獨的人與物的進出通道,并按照消毒供應中心的標準做工程和流程設計。這樣可以對醫院突然增加的部分感 染物品做必要的應急處置。如果放大到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來思考,是否也應該建立這樣符合標準的區域應急處置中心。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絕大部分普通醫洗工廠軟、硬件都很難滿足處理這類涉疫紡織品處理的要求。如果能有效地與當前已經建成或正在籌建的更高標準的第三方消毒供應中心相結合,就可實現“平疫結合”的防疫方針要求,達成安全、節約和快速反應的目標。跟上融合創新的步伐多年后我們再回頭看,能把醫療洗消服務做成洗消一體的跨界融合模式并能實現規模化和連鎖化發展,估計只有中國才能做到。雖然在這方面中國起步較晚,但它體量和空間巨大,Yi情也促進了醫療洗消服務向更高水平發展。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還有一大批為此孜孜以求的企業家群體,他們是這個行業模式創新與融合發展的引領者。
近年來,筆者接觸和感受到了許多在洗消領域中不斷摸索和創新的企業和企業家,親眼見證了他們從無到有的發展過程。比如,河北國藥的李雙清,在幾年前國家還沒有任何官方指導文件的情況下,毅然投入到了手術新材料的推廣應用領域,苦苦堅持打拼了多年,如今在焦點的軟器械洗消和延伸的醫紡洗滌領域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詳情見《中外洗衣》4月刊)。新疆國新創服的劉玲,幾年前在烏魯木齊前瞻性的按照至高標準規劃、建設、運營了新的洗衣工廠和軟器械消毒供應中心,在此次Yi情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國家衛健委新冠Yi情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李六億教授、高曉東教授等專家到現場蹲點督導,國新創服實施嚴格的管控流程,率先為烏魯木齊各醫院提供包括確診病例在內的大量涉疫醫用紡織品的復用洗消處理,相比于全國其它城市對這類物資的統一焚燒處理方式,節約了大量資源,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本刊后續將會進行專題報道)。上海威士董事長呂立毅,在近60歲的時候帶領企業轉型到洗滌設備領域,并在短短10年內就把威士做成了洗滌行業的頭牌企業,占據了全國大型醫療洗滌企業半數以上的自動化設備市場份額。前幾年,呂董敏銳地關注到醫療洗消領域的新變化,虛心向行業專家請教,親自去考察德國市場,并投資收購醫療洗消設備公司上海柔龍,啟動了洗消一體化方案的融合發展之路。如今,他正率領企業朝無人智能化和集成一體化的方向進軍。醫療洗消行業中這樣的企業和企業家仍有很多,正是他們共同匯集成了行業技術與模式創新發展的力量。一個產業的進步有時候靠市場驅動,有時候靠政府引導,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企業家的前瞻洞察力和創新精神。雖然這個以融合醫用紡織品、軟器械、硬器械,以及區域衛生應急保障服務為特點的新興產業才剛剛起步,但在不斷壯大的具有探索精神的企業家群體的引領下,在更高感控標準的要求下,在各項醫改政策的支持下,更多的人正在加入第三方專業化醫療洗消服務產業中,承擔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前景值得期待。
上海柔龍 廖明 2022年6月